平面设计是基于艺术学而产生和发展的,无处不在的平面设计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设计师在拥有良好的艺术基础的同时,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好奇心,以及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和其他相关知识,这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宣传价值才能显现出来。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将脑子里的灵感付诸可传播的媒介上,然后准确地将其转化为信息传达给目标群体。因此,设计师需要从细节入手,仔细考虑每个元素以及背后的含义,然后将这些元素放置在合适的位置,让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。所以平面设计不仅是装饰,还需要与受众产生共鸣。优秀的设计需要良好的沟通。好的设计从理解心理学和技术开始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平面设计也不仅仅局限于二维的表达手段,逐渐产生了其他视觉表现手段,这样增加了设计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,提高了设计的艺术效果,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消费量。
设计心理学一方面用已投入市场的作品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行为;另一方面反过来利用心理学来合理地预测和改良设计。随着市场和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,设计师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,而且肩负着提高公众审美的责任。但是,人们的精神活动是非常微妙的,每个人对于美丽和丑陋、优雅和粗俗的观点也有很大的区别。由此可见,设计师必须学好设计心理学,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获取和运用有效的设计参数,为设计服务,从而设计出富有内涵且满足受众心理的作品。平面设计已发展成一种复杂的传播形式和艺术形式,根据不同的题材、不同的应用,设计也发展出自己的构图方法和要求。研究构图的视觉规律,掌握信息传递与诠释的视觉张力,有助于加强设计师对于视觉要素的认知和理解,提升视知觉的想象力。张力的原意是指物体在受到拉力的作用时,其内部存在的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。绘画和摄影等这些平衡与不平衡、协调与不协调的多种变化蕴含了巨大的视觉张力,能使观者产生紧张、新奇、不安等多种复杂的心理感受。在日常生活中,处处可见对称平衡的事物,如人、动物、植物的枝叶等自然生物的对称。本文来源于
南京画册设计公司
还有许多人为的对称,如寺庙、园林、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。人们将自身的对称规律外化,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对称的安全感和稳定感。对称式的构图能使对称形式完美地展示在画面上,整齐一律、均匀划一、排列相等,可以使观者的视觉神经处于极度平衡状态,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视觉心理及视觉注意对于平衡的追求。对称式的平衡构图,属于静止性的构图,往往给人严肃、整齐、一丝不苟的视觉感受。所以,在用对称式构图来表现庄严肃穆、神圣威严、强调形式的主题,是最合适不过的了。但是,对称式平衡构图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,绝对的相等不能有力地刺激人的视觉,无法体现视觉张力表现动感,画面容易显得呆板单调、缺少变化之感,不会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视觉注意。重力平衡在传统构图中出现的几率是相当多的,比对称平衡构图更常见。
决定平衡感的因素有很多,除了重量和体积外,还与人的视觉经验和心理体验有关。平面艺术中,张力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视觉产生扩张感、延伸感、膨胀感、收缩感、旋转感等,表现运动感,引发视觉心理的各种感受,诸多因素都可以凸显视觉张力,其中构图的视觉张力最直观、影响力最大。平衡原是物理学的术语,意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客观物质因素间进行的自主调控及和谐调整。在现实生活中,平衡是生理器官控制的一种心理体验。人究竟为什么需要平衡?因为平衡可以给人安全感,使人心情愉悦。为什么一种活动或情势能够令人感到愉快。在美学中,平衡是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进行排列,使各视觉要素在整体中形成和谐统一的分布关系。分量相当的合理布局中,某个局部失重,平衡就被打破了。当代设计构图的创新点之一,就是故意破坏我们习以为常的平衡感,制造不协调,夸大数量、形状、重量等因素的差距。